近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北京开舱,云南省政府、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等诸多单位搭载的 约12000颗作物种子顺利返回地球。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带种子上太空,比如:神舟五号带了1公斤植物种子,神舟六号带了秋海棠、苦苣苔和灯盏花等植物种子,神舟七号带了87个品种的蔬菜种子,神舟八号带了如红豆杉、橄榄种子,神舟九号带了云南普洱茶种子,神舟十号带了人参种子......
为什么要把种子送上太空?
太空育种,也称航天育种、航天诱变育种,是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使植物种子发生基因变异,进而选育植物新品种、创造农业育种材料、丰富基因资源,是一种将辐射、宇航、育种和遗传等学科综合起来的高新技术。
“太空具有微重力环境,还有带电的高能粒子,我们搭载上去的种子和生物材料在受到弱辐射时会产生变异。利用太空搭载的这种变异,再回到地面上进行种植,选择那些可遗传且符合我们人类要求的变异,继而把它育成新品种。”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志强解释道。
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太空育种最大优势在于空间诱变材料的变异率高、育种周期短,可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创制出高产、早熟、抗病等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很好地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
什么样的种子才能“上天”?
在太空环境中种子可能出现的变异幅度大、突变点位多,变异稳定性更强。诱变具有随机性,性状可好可坏,因此地面选育很关键。地面选育需要进行多代筛选培育、优中选优,历时短则三五年、长则十余年,最终由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天选之种”才算得到认证。
种子筛选是太空育种的第一步,带上太空的种子必须具有遗传性稳定、抗病性强、高产等优点,除此以外,还要经过科学家的“面试”,以及严苛的“体检”等层层筛选,才有资格进入太空。
太空育种植物安全吗?
其实,太空育种不同于转基因,因为辐射诱变只是改变了种子的遗传序列,并没有引入新的外源基因。
即便没有上过太空,在自然环境中种子也会发生类似的变异,但变异的速度时间是相当漫长的。
而太空育种可以理解为地面上的加速变异,因此太空繁殖是安全的。从太空返回地球的种子也要逐层测试,没有发现放射性物质,所以太空培育的作物是安全的。
今年,我国将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随后转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这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种子“搭车进站”,在太空迎接“蜕变”,进一步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原标题:《神舟十三号搭载的作物种子顺利出舱,上过太空的种子有什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