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周瑜的主力军队在江陵南岸与曹仁对峙,面对孤军深入的艰难局面,必须确保后方的稳固。金旋和韩玄未必敢背后袭击,但新的占领区的土著蛮夷尚未平定,经常发生骚乱,影响了军粮的运输和将士的士气。为了稳定这些新占领的地区,必须在当地设立官员进行治理。于是,黄盖作为赤壁的功臣,被派遣负责稳定武陵郡北部的局势,担任武陵太守,其治所设在孱陵县。
此时,孙权的武陵太守黄盖与南边的武陵太守金旋共存。黄盖负责武陵郡北部的治理,并且,面对这些蛮夷的攻击,黄盖采取了果断的手段。他面对来犯的蛮夷,在城内仅有五百守兵的情况下,不选择死守,而是打开城门,待敌人进至一半时,突击将其分割包围,最终击退了敌军。
在治理武陵时,黄盖的方针是“严惩首恶,宽赦余党”。他以此为准则,从209年春到夏,巴、醴、由、诞等族的首领纷纷臣服,向黄盖纳贡求见。
同样,位于长沙郡西北的益阳县(今湖南省益阳市以东)也属于孙权新占领的地区,与孱陵并不遥远。当地山贼多次袭扰,黄盖亲自带兵出征平定。
黄盖不仅使得自己所辖地区稳定,还能腾出兵力协助邻近地区,为整个南郡之战的胜利贡献了力量。因此,黄盖在战后被升为偏将军,并继续在武陵太守任上工作,直到去世。(以上事迹均来自《三国志·黄盖传》)
随着南郡之战在209年底结束,刘备成功占领了荆南四郡,但武陵郡北部仍然归黄盖管辖。到了210年,孙权决定将南郡长江以南的土地割让给刘备,包括武陵郡北部、长沙郡西北以及益阳等地区。周瑜为南郡太守,分配这些土地给刘备。——《三国志·先主传》引《江表传》中的裴注提到,武陵郡也在这一时期被撤销,而黄盖则在周瑜去世前的这一割地前去世。
孱陵自刘邦时期便设县,但在当时,其城池规模仍然较小。刘备总部远离荆南四郡,驻军设在长江南岸的飞地油江口,距离孱陵城不远。随着荆北人民的迁入,这里逐渐发展成为一座城镇。在获得黄盖所辖的武陵郡后,刘备以孱陵城为基础,结合油江口的城镇,建立了新的治所公安城,成为其在荆州时期的政治中心。
换句话说,刘备的荆州根基其实是在黄盖稳定的武陵北部,而黄盖的治理功绩为刘备后来的公安城建设奠定了基础。
黄盖因在赤壁之战中的出色表现以及在武陵太守任上稳定了周瑜后方的作用,被升为偏将军。《三国志·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提到,程普是“江表十二虎臣”中的第一位,实际上他只在短暂时间内担任过南郡太守;黄盖则因为去世较早,未能进一步晋升,最终的将军职务仅是偏将军,且由于他立下的赫赫战功,其将军地位在“十二虎臣”中是非常靠前的。
因此,可以确认,黄盖担任武陵太守的时间是在南郡之战期间,并且他去世的时间介于209年夏至210年之间。他的治所为孱陵县,管辖的是汉末武陵郡的北部。
---
这是我为您进行的改写,增加了一些细节并保持了文章的原有内容和结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